1. Java语言的基本元素:类和对象
1.1 类和对象概述
类(Class)
和对象(Object)
是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。
1、什么是类
类: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的抽象描述,是抽象的
、概念上的定义。
2、什么是对象
对象:实际存在的该类事物的每个个体
,是具体的
,因而也称为实例(instance)
。
1.2 类的成员概述
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重点是
类的设计
类的设计,其实就是
类的成员的设计
-
现实世界的生物体,大到鲸鱼,小到蚂蚁,都是由最基本的
细胞
构成的。同理,Java代码世界是由诸多个不同功能的类
构成的。 -
现实生物世界中的细胞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?细胞核、细胞质、…
Java中用类class来描述事物也是如此。类,是一组相关
属性
和行为
的集合,这也是类最基本的两个成员。-
属性:该类事物的状态信息。对应类中的
成员变量
- 成员变量 <=> 属性 <=> Field
-
行为:该类事物要做什么操作,或者基于事物的状态能做什么。对应类中的
成员方法
- (成员)方法 <=> 函数 <=> Method
-
1.3 面向对象完成功能的三步骤(重要)
步骤1:类的定义
类的定义使用关键字:class。格式如下:
[修饰符] class 类名{
属性声明;
方法声明;
}
步骤2:对象的创建
-
创建对象,使用关键字:new
-
创建对象语法:
//方式1:给创建的对象命名
//把创建的对象用一个引用数据类型的变量保存起来,这样就可以反复使用这个对象了
类名 对象名 = new 类名();
//方式2:
new 类名()//也称为匿名对象
- 举例:
class PersonTest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{
//创建Person类的对象
Person per = new Person();
//创建Dog类的对象
Dog dog = new Dog();
}
}
步骤3:对象调用属性或方法
-
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,必然具备该类事物的属性和行为(即方法)。
-
使用"
对象名.属性
" 或 "对象名.方法
"的方式访问对象成员(包括属性和方法)
举例1:
//声明Animal类
public class Animal { //动物类
public int legs;
public void eat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Eating.");
}
public void move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Move.");
}
}
//声明测试类
public class AnimalTes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 args[]) {
//创建对象
Animal xb = new Animal();
xb.legs = 4;//访问属性
System.out.println(xb.legs);
xb.eat();//访问方法
xb.move();//访问方法
}
}
图示理解:
1.4 匿名对象 (anonymous object)
- 我们也可以不定义对象的句柄,而直接调用这个对象的方法。这样的对象叫做匿名对象。
- 如:new Person().shout();
- 使用情况
- 如果一个对象只需要进行一次方法调用,那么就可以使用匿名对象。
- 我们经常将匿名对象作为实参传递给一个方法调用。
2. 对象的内存解析
2.1 JVM内存结构划分
HotSpot Java虚拟机的架构图如下。其中我们主要关心的是运行时数据区部分(Runtime Data Area)。
其中:
堆(Heap)
: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,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。这一点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的描述是:所有的对象实例以及数组都要在堆上分配。
栈(Stack)
:是指虚拟机栈。虚拟机栈用于存储局部变量等。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期可知长度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(boolean、byte、char、short、int、float、long、double)、对象引用(reference类型,它不等同于对象本身,是对象在堆内存的首地址)。 方法执行完,自动释放。
方法区(Method Area)
: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、常量、静态变量、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。
2.2 对象内存解析
举例:
class Person { //类:人
String name;
int age;
boolean isMale;
}
public class PersonTest { //测试类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Person p1 = new Person();
p1.name = "赵同学";
p1.age = 20;
p1.isMale = true;
Person p2 = new Person();
p2.age = 10;
Person p3 = p1;
p3.name = "郭同学";
}
}
内存解析图:
说明:
堆:凡是new出来的结构(对象、数组)都放在堆空间中。
对象的属性存放在堆空间中。
创建一个类的多个对象(比如p1、p2),则每个对象都拥有当前类的一套"副本"(即属性)。当通过一个对象修改其属性时,不会影响其它对象此属性的值。
当声明一个新的变量使用现有的对象进行赋值时(比如p3 = p1),此时并没有在堆空间中创建新的对象。而是两个变量共同指向了堆空间中同一个对象。当通过一个对象修改属性时,会影响另外一个对象对此属性的调用。
3. 类的成员之一:成员变量(field)
3.1 如何声明成员变量
- 语法格式:
[修饰符1] class 类名{
[修饰符2] 数据类型 成员变量名 [= 初始化值];
}
- 说明:
- 位置要求:必须在类中,方法外
- 修饰符2(暂不考虑)
- 常用的权限修饰符有:private、缺省、protected、public
- 其他修饰符:static、final
- 数据类型
- 任何基本数据类型(如int、Boolean) 或 任何引用数据类型。
- 成员变量名
- 属于标识符,符合命名规则和规范即可。
- 初始化值
- 根据情况,可以显式赋值;也可以不赋值,使用默认值
3.2 成员变量 vs 局部变量
1、变量的分类:成员变量与局部变量
-
在方法体外,类体内声明的变量称为成员变量。
-
在方法体内部等位置声明的变量称为局部变量。
其中,static可以将成员变量分为两大类,静态变量和非静态变量。其中静态变量又称为类变量,非静态变量又称为实例变量或者属性。接下来先学习实例变量。
2、成员变量 与 局部变量 的对比
-
相同点
- 变量声明的格式相同: 数据类型 变量名 = 初始化值
- 变量必须先声明、后初始化、再使用。
- 变量都有其对应的作用域。只在其作用域内是有效的
-
不同点
-
1、声明位置和方式
- (1)实例变量:在类中方法外
- (2)局部变量:在方法体{}中或方法的形参列表、代码块中
-
2、在内存中存储的位置不同
- (1)实例变量:堆
- (2)局部变量:栈
-
3、生命周期
- (1)实例变量:和对象的生命周期一样,随着对象的创建而存在,随着对象被GC回收而消亡, 而且每一个对象的实例变量是独立的。
- (2)局部变量:和方法调用的生命周期一样,每一次方法被调用而在存在,随着方法执行的结束而消亡, 而且每一次方法调用都是独立。
-
4、作用域
- (1)实例变量:通过对象就可以使用,本类中直接调用,其他类中“对象.实例变量”
- (2)局部变量:出了作用域就不能使用
-
5、修饰符(后面来讲)
- (1)实例变量:public,protected,private,final,volatile,transient等
- (2)局部变量:final
-
6、默认值
- (1)实例变量:有默认值
- (2)局部变量:没有,必须手动初始化。其中的形参比较特殊,靠实参给它初始化。
-
3、对象属性的默认初始化赋值
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时,会对其中各种类型的成员变量自动进行初始化赋值。
4、举例
class Person {//人类
//1.属性
String name;//姓名
int age = 1;//年龄
boolean isMale;//是否是男性
public void show(String nation) {
//nation:局部变量
String color;//color:局部变量
color = "yellow";
}
}
//测试类
class PersonTes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Person p = new Person();
p.show("CHN");
}
}